近年来,灵山县加快中医药事业建设步伐,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打造特色中医阵地 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灵山县通过整体筹划、改造诊疗环境和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打造三甲中医院、特色中医馆、中医阁。全县形成了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涵盖县级综合医院和私立诊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县中医医院开拓两个医疗区,配备中医综合诊断系统、中医经络检测系统等一批高端医疗设备及中医诊疗设备。鼓励县属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推进中西医协同发展,持续健全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截至目前,县属5家公立医院全部开设中医科,全县18家乡镇卫生院100%设有中医馆(中医综合服务区),能够提供针灸、小儿推拿、中药贴敷、拔罐等8类10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服务,在村卫生室建成中医阁40个,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中医药服务保障水平
灵山县坚持中西医并重,制定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引进培养中医药中、高端人才的具体办法,提升全县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打造全县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全县共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数为341人,占全县医师总数21.02%。县中医医院承担本地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任务,各基层医疗机构积极组织相关中医药服务人员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在培学员13人,学员考核通过率100%。同时,发挥名老中医工作室重要载体,在县中医医院设立曹国香、梁才雄、檀少强三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以“师带徒”的传统方式,通过临床紧密跟师带教、手把手指导以及经典研读和理论授课等学习方式,提升继承人中医药诊疗技术水平。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
灵山县始终将中医药发展作为卫生健康重点工作来抓,启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扎实推动中医药发展,为群众排忧解难,惠及民生。持续开展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工作,全县有自治区级中医重点专科5个,市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2023年获批建设县级“两专科一中心”,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1个市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群众运用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不断加强,县中医医院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在积极探索运用中医药开展预防保健的同时,通过业务技术协作等有效方式对各乡镇卫生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运用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预防并将中医药预防手段纳入传染病防治预案等。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使用频率,推动中医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有机整合,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提供中医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中医药诊疗人次大幅增长,2022年,全县中医药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35%以上,积极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中医药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