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133号提案的答复

2025-06-27 18:01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
【字体: 打印

民革广西区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深入构建中越传统医药交流合作机制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是好邻居、好兄弟、好伙伴,双方在医疗卫生、传统医药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等有关部委指导下,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持续深化与越南的沟通交流合作,增进两国民心相通,助力构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

一、关于开展科研合作及标准化研究方面

(一)加强联合科研。近年来,中越双方加强了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之间的传统医药研究与合作力度。自治区科技厅以科技项目形式支持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药用植物园等单位联合越南等东盟国家建设了中国—东盟传统药物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传统药物的联合科研攻关。实验室先后举办了6期中国—东盟传统药物与农作物废弃物药用研究技术培训班,与越南河内药科大学在传统药物资源调查和生药学方面开展了联合研究与人文交流,共同编纂了《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志》。广西中医药大学自2023年起着手与越南河内医科大学、越南传统医药大学、海防医药大学三所越南高校共建中国—越南中医药中心。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与越南顺化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持续开展合作,在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

(二)加强产业合作。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与越南谅山省富林商贸股份公司、越南双洋制造与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同实施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技术合作,开发铁皮石斛、山银花、洋蓟、沉香等特色药材的种植加工和产品推广项目,在广西和越南谅山等地已建成山银花、洋蓟等种植示范基地1100多亩,使示范基地成为广西特色中药材栽培、加工技术向越南及其他东盟国家推广辐射的一个有效示范窗口,为开拓东南亚中药材市场进行探索。

(三)推动中医药标准国际化。广西中医药大学参与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牵头实施“广西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协同攻关与优势产品提质增效研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发布国家标准《肉桂产品质量等级》,3项ISO标准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决议,罗汉果、陈皮、葛根和龟苓膏系列等11款健康食品获得备案。

二、关于合作开展多形式的人员培训方面

(一)深入实施东盟杰青来华入桂项目。2024年11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在桂林市举办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卫生专场交流活动(2021年以来累计举办4场),进行深入探讨交流,达成广泛合作共识,启动越南医疗卫生人员到广西短期访问研修项目,已接收85名医疗卫生人员来桂研修。自治区科技厅围绕传统医药等产业,启动实施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入桂工作项目,批复接收来自越南12名杰青到桂开展短期交流工作。广西中医药大学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推进中国—东盟技术创新学院、中国—越南中医药现代工匠学院等建设工作,与越南胡志明市传统医学医院等高效签署协议,互派学生交流、学习达300人次,其中就吸引越南学生前来深造学习中医药、壮瑶医药课程。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建设国医大师韦贵康中医骨伤外治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基地,应用“韦氏手法”国内外医疗单位和诊治机构达100多家。广西药用植物园组织科技人员赴越南进行药用资源野外调查与市场调研,邀请越南传统医药高层次人才到园开展短期工作交流,邀请越南留学生和越南语专业学生开展中医药文化实践交流活动,促进双方学者专家深入沟通学习。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与越南顺化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签订线下的合作备忘录,将在医疗人才交换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二)开展各类特色诊疗技术培训班和讲座。广西中医药大学致力于发展与海外高校的友好合作关系,2024年派5名专家教师赴越南河内越南传统医药大学开展“壮瑶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培训班”“桂派整脊手法诊疗技术培训班”,面向70余名来自越南传统医药大学及其他兄弟院校的传统医学医师、教师及学生,累计开展26场讲座。广西药用植物园连续举办9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保护与发展培训班,培训多名越南学员,在药用植物资源、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和宣传。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与广西药用植物园联合举办2024年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示范与推广暨传统医药发展与保护国际培训班,为来自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的20位学员讲授壮医学基础及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加深中医药与越南传统医药交流合作、融合发展。

三、关于积极拓展跨境医疗合作体系方面

(一)建立健全线下中越跨境医疗救助通道。“1369生命直通车”是中越首条跨境医疗救助通道,2016年启用以来,已累计救治660余名急危重症病人,在中越边境线上搭起一条跨越国界的生命通道。2025年2月,中国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党委书记新春会晤期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与越南广宁省卫生厅签署《关于深化“1369生命直通车”中越跨境医疗救治机制及促进双方有关医疗卫生机构直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25-2026年)》,优化中越危急重症患者转诊机制,实现“两国、两地和两院”间无缝衔接。指导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和广宁省传统医药医院合作制定2025年国际传统医学会议组织计划,促进传统医学领域合作,培训、培养传统医药临床实践和药材资源开发、保护和应用等人才。推进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建设,推动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扩容,联盟成员已达221家;成立广西跨境医疗联盟,汇聚我区优质医疗资源,推动跨境医疗合作高质量发展。近五年来,广西边境地区相关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接诊越南籍患者约5.3万人次、住院超6千人次。

(二)构建完善线上远程诊疗平台。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与老挝万象湄公河医院、柬埔寨金边新宏恩医院、越南广宁省传统医药医院建立中国—东盟民族医药诊疗平台,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远程学术交流等,铺开国际化、区域化民族医诊疗及学术研究网络,造福各国民众。该院积极组织两国之间共同申报相关科研项目,争取立项,拟计划出具系列完善的中国—东盟民族医药诊疗平台的运营保障制度,积极组建远程平台小组,拟定实施方案,遴选人员资质,出具绩效管理方案等。

四、关于定期组织论坛、研讨等交流活动方面

(一)高规格举办国际交流论坛。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牵引促进作用,加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和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建立信息分享机制,成功举办多届大型国际活动,吸引来自越南、老挝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与,搭建起中医药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高质量开展国际交流活动。2024年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与越南广宁省卫生厅联合举办“2024年中国(广西)—越南(广宁)传统医药健康文化大型主题活动”,线下近2000余名中越两国群众参加活动,推进传统医药互学互鉴,落实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2024年11月7日,在桂林举行2024年中国广西与越南河江、广宁、谅山、高平省卫生专场交流活动,中越双方省级卫生部门达成广泛合作共识。2025年4月29日,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在防城港开幕,发布《2025年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倡议》,举办药用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圆桌会议,来自巴基斯坦、越南、泰国、孟加拉等外国专家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医学创新合作的新思路、新路径。2025年5月20日,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联合自治区红十字会与越南边境四省卫生厅在防城港市举办2025年中国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重度地中海贫血治疗救助项目和白内障治疗救助项目启动仪式,推进地中海贫血和白内障治疗救助项目在中越边境地区深入实施。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动标准国际化。加强与国际组织、各国相关机构的合作,促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多元化联合开展中药材科学研究、资源保护等工作,参与国际中医药标准制定,提高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话语权。

(二)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适应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需求的专业人才,推动传统医药进一步向海外传播。

(三)深化拓展跨境医疗合作。提质升级“1369生命直通车”中越跨境医疗救治机制,优化中越危急重症患者转诊机制;推动探索医疗标准和资格互认,建立健全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中越跨境医疗救治机制优势。

(四)加强文化传播。推动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利用新媒体、国际展会、文化交流活动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理念、养生保健知识和临床疗效,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同。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

2025年6月16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