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文化科普

走进非遗丨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医经筋疗法

2023-04-12 11:17     来源:自治区中医药局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作者:
【字体: 打印

《灵枢·经脉》记载:“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

经筋与经脉同源共渊,是中医经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经筋与经脉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循着古典十二经筋理论的源头,结合在壮族民间使用了千百年的“捉筋”法,壮医经筋疗法于上世纪90年代,裹挟着智慧与文明走进大众视线,既入医学殿堂,也进千家万户,人们既享受指、手、掌、肘组合用力带来的酸爽,也惊讶于松-顺-荣-动-通后的轻爽。

十二经脉以“通”为用,十二经筋则以“结”为用;经脉“疏通经络”,经筋则在于“松筋解结”……在十二经筋走向、交接、病理、筋结、症候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广西名中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壮医推拿科学术带头人韦英才,根据长期散落在壮族民间的“捉筋术”,包括松筋、绞筋、抓筋、捏筋、拍筋等方法,独创了“以肘为主,以手为补”的极具壮医特色的推拿方法——“壮医经筋疗法”

壮医认为,天地人三气同步,人气与天气地气息息相通,而三气同步,要通过人体谷道、水道、气道及龙路、火路的相互协调来实现。而经筋维络周身,外应天序,内安脏腑,与经脉为系,共同维护人体气血的平衡与运行。当风、寒、湿等邪毒趁虚侵犯人体肌筋或长期劳作伤筋时,可导致肌筋失衡变形,产生病理性“筋结”,进而导致龙路、火路不通,壮医谓之“因结致痛”。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在病机、病理、手法上,壮医经筋疗法更加系统和完善。根据壮医“两路不通,筋结致痛"理论,坚持"以痛为腧"为原则,采用针对筋结病灶的手法--针刺(火针)—拔罐等“多联疗法手段”构成“综合消灶—系列解结—多维解锁—整体调整”的新型诊疗体系,充分发挥单项疗效基础上多项功效“异途同归”协同作用,在治疗寒毒、湿毒、瘀毒内阻所致的病证,如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胸椎功能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梨状肌损伤、退行性膝关节炎、神经性头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多种疑难杂症均取得良好疗效。

如今,随着壮医经筋疗法的推广运用,壮医经筋疗法已从民间、从书本上走进广西4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2022年,师从壮医经筋疗法第二代传承人韦英才教授的梁树勇主任医师,将接过壮医药发展壮大的接力棒,带领年轻医生传承、发扬、创新,为壮医经筋疗法走出广西、走向世界,造福更多患者创造更多可能。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